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前几天朋友圈和百度里冒出一个烟熏妆、大板牙、塌鼻子、手插裤袋的新版哪吒形象,还有发视频说竟然看哭了。我很奇怪,一部小孩子的动画片而已,会有多感人?闲来无事与朋友一起观看这部口碑炸裂的动画片,剧中真的是有欢笑,有触动,既让人热泪盈眶也让人热血沸腾。特别是殷夫人的一句撕心裂肺的“吒—儿“,泪水便控制不住了,原来这部动画片真的可以把成人看哭。看完后最大的感触是与旧版哪吒闹海相比,新版本中每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非常有时代感,反映了当下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理念,这些人物特点把剧情完美地贯穿起来,让观众与编剧有所共鸣:面对命运不公时,我们是该反抗还是顺命?面对哪吒这样的小孩,父母应该怎么对待?面对哪吒这样的徒弟时,老师应该怎么教育?影片播出后,已经有很多的评论和精彩影评,包括人民日报和各大教育媒体,作为老师,只想说自己的一些直接粗浅的感受。
一:关于命运
“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如果说一岁前的哪吒面对未知的命运是被蒙在鼓里无能为力的,这一声呐喊则是哪吒在有能力之后地怒吼,是对命运的反抗。如果没有这种反抗,魔丸哪吒则会在三岁时被天雷降临摧毁。而他却在关键时刻控制乾坤圈,与敖丙和太乙真人共同战胜天雷,拯救苍生,虽只落得魂魄,却真的扭转了命运。
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本是翩翩善良美少年,却因师父申公豹的教唆,同时背负整个龙族翻身的期望,巨大的压力令他在矛盾中走上邪路,水淹陈塘关。在哪吒的影响下学会敢于做自己、不认命,并与哪吒联手抵抗命运,顺应了自己的本就善良内心,成为对方“唯一的朋友”。
申公豹在旧版中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形象,而在新版中申公豹有了思想,自己非常努力地修行,却因是异类备受天庭偏见变得、怀才不遇而内心压抑、口齿不伶、邪恶狡诈,为了争夺十二金仙的地位,逆天行事却玩火自焚。
这三个人物都有命运不公的对待,却因对抗命运的方式不同结局也不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努力则可以改变,顺命则任由命运安排,除非你有特别好的运气和机遇。就像当下的小升初,中招、高考,虽然过程很辛苦,竞争很激烈,但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优胜劣汰改变学习环境,决定命运的机遇。就像白岩松说的那么现实:“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高考是人生中最好的捷径,也是唯一的捷径!没有高考你能拼得过富二代吗?”
二:关于家庭教育
李靖是一位新时代伟大父亲的形象,他对“怪胎儿子”哪吒没有排斥的,不惜牺牲自己偷偷地与哪吒调换了护身符,把天雷引到自己身上。哪吒的母亲爱子如命,每天忙着捉妖为哪吒积德行善,虽工作忙碌却尽力抽出时间陪伴哪吒成长。李靖夫妇对哪吒无私地付出,却因不被哪吒谅解而遭到怨恨。因为魔丸转世的身份,哪吒遭到了陈塘关百姓的歧视、排斥、嘲笑使得他性格孤僻、冷漠、叛逆,时不时就要跑出门大闹陈塘关让大家也不得安生。其实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哪吒比谁都孤独,比谁都渴望认同。在天真的小女孩叫他哥哥的时候,哪吒眼里的天性被充分释放,满满的幸福感。
哪吒像极了现在的“问题学生”,每天在学校在家中搞事情,只想引起父母的关注,能被理解,让父母能多陪伴,让自己的努力能被他人看到。问题孩子最怕遇到简单粗暴的问题父母,以为我满足你你物质需求,你还要什么陪伴。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错过的童年不可重来。万幸的是李靖夫妇不是问题父母,虽不被哪吒和百姓理解,还是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庇护和关爱,把这个问题孩子引向正路。
三:关于学校教育
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为人诙谐幽默,不贪念权色却因嗜酒如命酿成祸事,之后将收哪吒为徒。面对冷漠叛逆、不服管教的哪吒并没有放弃,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教会哪吒真本领改变命运。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有的态度,面对问题学生是放弃,是粗暴还是耐心对待,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
太乙真人或许不是元始天尊最优秀的学生,太乙真人半年都没有学精的法术,哪吒半天就学会了。所以哪吒会对这个师傅嗤之以鼻:“你会什么,你能教我什么”?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已经不仅仅来自于学校课堂和教师了,各种畅通的信息渠道、APP、高知父母的影响等等,已经让教师不能再以现有的知识教授学生了,而是要有让学生信服的绝活,吸引学生的真本事,问不倒的广博知识、能与学生沟通投其所好的话题资源……,所以不管是70后还是90后的教师,都有不同领域的本领要修炼,不同层面的知识要学习,以适应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难教的学生。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2“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然而由于申公豹从中作梗,灵珠和魔丸被掉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成了混世大魔王,而以往我们熟知的故事中那个邪恶的东海龙宫三太子倒是成了灵珠转世……”
没错,这就是我们看了多少年又多少遍的那个哪吒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却熟悉又陌生。以前的故事简单到有点儿平淡,聪明伶俐的哪吒,窝囊胆小的父亲,一本正经的师傅,坏到冒油儿的龙王,以及出场即死亡的倒霉的三太子。
但是在今天这部电影里,不再是那么简单的说教,这世界也不再是非黑即白。严格的说,这不是一部孩子能看懂的电影,虽然它披着的是动画电影的外衣。“到底何为正何为邪?什么是仙什么是魔?别人眼中的你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你?”电影里传达出信息,让人陷入无尽思考。
电影一上映,好评如潮,点映+首周,票房超5亿。虽然哪吒的造型曾遭吐槽,但看过之后都难逃真香定律。全程笑点不断,但是笑中又能让你泪光闪闪。
电影中哪吒不再是那个“上天他比天要高,下海他比海更大”的少年小英雄,他生而为魔,从一出生就面临着死亡,三年后必遭雷劫,命运何其悲惨。而陈塘关所有的百姓都对他充满敌意,在他们的眼中这就是一个小魔头,根本就不应该活在世上。若不是李靖夫妇的坚持,也许哪吒根本就没有机会活到三岁。
即使侥幸活下来了,哪吒每天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总兵府长年累月围着一道结界,还有两只灵兽看守。只因为哪吒是魔丸转世又天生神力,所有的人都认为就应该把他关起来。这样形同坐牢的日子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没有朋友、没有玩伴,遭受着所有人异样的眼光。所以他要逃走,逃出结界,所以他要恶作剧,既然“他们说我是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背后,是一颗孤独的心和一个无助的灵魂。
即使哪吒做了好事救了人,依然会被所有人误会。在海边所有人是村民都拿起武器打向了刚刚经历一场恶战 ……此处隐藏13430个字……是元始天尊的寄望,是申公豹与老龙王的希望,是被动降临在他们身上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命。
由于有着乾坤圈的压制,魔丸对于哪吒的影响其实主要是外部的。由于魔丸将会孕育出毁天灭地的魔王,村民视他为妖怪,对他避如蛇蝎,而父母怕他惹祸也总是把他关在家里。对于哪吒来说,他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第一个外部压力是如何让村民们摆脱对于妖魔的刻板印象,接受并喜欢他,另一个外部压力是三年后必死的天劫。
虽然说是哪吒呐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电影主旨,但我私以为,龙三太子背负得宿命更为沉重。
因为龙三太子承载着整个龙族的寄望,所以灵珠对于敖丙的影响是由内部而生的。无论从外形设计还是性格剧情设定上来看,敖丙都应该是一个非常温柔和善良的小龙。但是从一开始,灵珠的偷天换日就是龙王与申公豹想让他跻身于天界解救龙族出镇妖之地的阴谋,从一开始这个阴谋就是与他善良的本性相左的。后来,为了不让龙族的事情败露,他又不得不下狠心要去杀戮整个村的村民。老龙王将灵珠托生于敖丙的时候,敖丙就背负着整个龙族未来的命运,老龙王将族中所有龙的逆鳞给敖丙制成无坚不摧的铠甲时,敖丙就再也甩不下自己的宿命。替龙族恢复荣光势必要将阴谋进行到底,这与敖丙内心深处的善良是格格不入的。完成家族的寄望所需要做的事情即他的宿命与他内心的价值观念是冲突的,他要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是对立的,这是个两难选择。看着敖丙我总是联想到《天龙八部》的乔峰,养育与生恩的矛盾,忠与义的矛盾,最终将他送上了自刎的道路,因为选哪一条路都是错的,他看起来有两个选择,但实际上他已经无路可走。
“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强调的是一个主观选择的问题,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但是我能选择我的行为方式。虽然哪吒命带魔性,但却为了救村民与敖丙斗法抗衡;虽然敖丙背负着家族的使命,但却依然在哪吒面对天劫的时候选择祝他一臂之力……在天劫之中,哪吒与敖丙的肉身虽然被毁,但魂魄尚存,哪吒算是跟这必死的宿命打了个平手。
通过哪吒自身的选择(救人)使得村民们对哪吒改变了之前的看法,又借助了敖丙的龙甲和太乙的力量,使得哪吒的魂魄抗住了天劫,魔丸对于哪吒的影响在目前阶段算是降到了最低,可以说哪吒打赢了这个命。
但是我对敖丙的命运却依然感到忧心忡忡,我真的非常喜欢这种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但是内部的矛盾比外部的冲突更难解决。我不知道敖丙该怎么选,才能真的在家族和自身中找到一个平衡,消除家族与灵珠带给他的影响。
我现在很喜欢的一句话是“尽人事,听天命”。虽然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很燃,但其实天命这句话只是强调了自我选择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天意就一定能战胜的。天意不是用来反抗的,更不是用来顺从的,它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轨道,我不能选择我的宿命,但我却能决定自己会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主旨大抵是这样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10这部电影幽默与严肃并存,精彩的打斗戏和感人的煽情戏,(不怕被你们笑话,我的确因为哪吒的煽情流出几次感触良深的眼泪)结合搭配很完美其实单论电影本身的好坏,本身就有一点狭隘,其实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在这个部电影里面看到一些别样的东西,那才是这部电影的精髓所在。
首先,我注意到了个人的存在和他人的认同之间关系影响到一个人的成长。
这部电影里面的小哪吒,拥有天生神力,又是魔丸转世,被人们当做妖魔鬼怪来看。而人们的确非常惧怕他,他而因此受到了排斥。在他的反叛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心智不成熟,又得不到指导和关注的情况下,他注定是一个具有极度逆反的心理特点的乱世魔王的形象。正如他所说:“既然他们把我当做妖怪来看,那么我就做个妖怪给他们看”。而李靖也说:“我不想他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到死了都被人们看作是妖怪。”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又怎么不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同才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呢?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属性,不是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不能获得社会认可的行为也从来不会为一个人的发展换取好的结果。而我们所认为的成功,其实也是别人给予的成功,至少在成功的社会属性的定义上是如此。而其实,人类,或者说生命的存在,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呢,或许没有吧!
其次,我注意到:在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生活中——朋友——这个身份的人在生活中十分重要。小哪吒和敖丙他们两个最终能成为朋友,不仅是因为他们都事孤单单得不到理解的人,(当然还因为故事情节的安排之类的关系)而且他们对于对方的出现都持一个非常欢迎的态度。一起在夕阳下踢毽子就能诞生出感情很浓厚的友情,说明他们对友情这种感情体验的需求的确非常迫切的。长大后,我们通常觉得自己更加孤独了,或许只是利益社交类的“朋友”多了,而共情社交类的“朋友”一个一个在失去,所以,人在情感之中没有获得良好的反馈,自然也就对孤单产生一种更加敏感的察觉。
还有在电影中不管是反派还是正派,他们的行为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自己存在所需获取的资源而是进行了一系列活动。至于对于正反派的划分,只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鲜明的身份对比。其实的话,不论是哪一方,他们都有自己做己行为的理由。这个要牵扯到下一点。但是,总的来说,成年人的世界,看待善恶总是会多了几分价值方面的考虑,不至于那么简单地划分好坏,但总体上不会偏离自己的价值观。
在社会共识中人们的固有成见是很难改变的。就算就像双手沾满他人鲜血的人永远会被别人看做一个恶魔。在电影里面哪吒,从一开始就给人们一个恶魔形象而后面不论他做出怎样的行为,都会被人们看作是一个恶魔在破坏的行为,哪里管哪吒的初心是什么样的。而这样子的结果是哪吒的行为总是被导向一个邪恶的动机。而在电影中申公豹和龙族也是如此,作为妖怪出身,申公豹得不到师父的认可,即使他本身很努力地修炼,很刻苦地完成师父的教诲;而龙族虽然贵为万妖之首,却因为身份得不到天庭和人间的认可,即使他们帮助天庭在龙宫之下镇压住了各种海底妖怪。他们合作,却也只能通过盗取灵珠来在封神大战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以此来打破人们的固有认知下自己的生存窘境。但是敖丙的身份依旧被遮掩得严严密密的,也就是说,妖族的身份依旧不能在世人面前公开。
有时候,成见真的是一种害人的东西。就像现在很多的文章下面的评论都戾气很重,那种老生常谈又老掉牙的无知论调总是层出不穷,是网名的知识没有随着时代进步呢,还是那种成见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呢。举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在你的最最直接的印象中,非洲地区还有印度比起欧美地区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世界,相信几乎大家都会是八九不离十的答案。从这个方面来看,电影中所传达的这种打破天命,打破成见的价值观念真的很值得学习,不仅是在字面意思这层意义上,还有拓展的意义上。
最后也最为重要的就是电影的主题。我很喜欢小哪吒说的那句话:既然命运不公,那我就要和命运斗争到底。这就是这篇部电影,表达出的最核心的精神主题。是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管是魔丸还是灵珠的转世是好是坏,总不需要他人来评判,即使一开始这就是他们注定拥有的命运。就像《阿甘正传》里面的主人公那样,**的未来不一定就是浑浑噩噩的,也可以是大放光彩的。